網頁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SCOT小史

▲ 上圖為Bijker於1983的4S會議上做的論文海報[1],題目是「技術的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SCOT)。

荷蘭的技術社會學家Wiebe Bijker於2012獲得技術史學會(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SHOT )的大獎The Leonardo da Vinci Medal時做了一個演講。在這演講中的一部分,他頗詳細地敘述了他提出SCOT的一些歷程。Bijker回憶道,一他開始只是偶然地有一個研究員的職位,在Twente大學的一個企圖拓展對於技術的理論的計畫下,開始對於幾項技術物作歷史的質性分析。後來,恰巧Trevor Pinch在Bath的約要到期了,Bijker就請他到Twente六個月。在這段期間,兩個人開始覺得SSK的理論或許可以用於技術研究上。

過不久後,他們把研究成果投至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上。後來得知這篇投稿讓主編David Edge很為難:或許當時要把一篇以技術為主題的研究刊登在科學研究的期刊上在當時並不那麼理所當然。據說,他們提出來的理論,一開始命名為「Joint Programme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Edge建議把名稱改掉、稱作現在廣為人知的SCOT。

這個想法受到些鼓勵後,Bijker就飛往美國參與4S報告SCOT(上頭的圖片即是當時張貼的論文海報,因為該次會議主辦方希望能容納更多與會者,因為要Bijker除了報告之外、也準備海報張貼),也接受到當時許多正面的肯定。為了延續這些熱烈的討論,1984年他們在Twente舉辦了一個工作坊、邀請對於這議題有興趣的學者,如Latour, Callon, Hughes……等一同參與。之後Hughes願意與Pinch, Bijker一同編輯那本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據說讓一些美國學者很訝異、怎麼Hughes會願意把自己的名字與兩個不知名的歐洲人放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
 [1] 圖片出處:Bijker, Wiebe (2013). Good Fortune, Mirrors, and Kisse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54(3): 6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