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歐美科技

許多新的科技物在歐美當地有許多爭議,但到了台灣許多爭議都被略去不談而被迅速接受,甚至被視為應當用力追逐、趕上的目標,甚至視其為一種進步、文明、啟蒙、解藥[1]—這樣的現象是在讀歐美技術研究的文獻很少會提到的。但這在台灣卻似乎是個慣常的現象。或許這是台灣相對於歐美的一個特殊性。[2]

台灣對於歐美科技或科學方案的迅速接受是個有趣的議題。許多歐美的技術研究的重點與理論企圖是要解釋在許多爭議下一項科技如何推展被接納、至穩定發展。相對於此,台灣的科技爭議研究或許需要多去回答「為何一個科技物的推展過程中沒有什麼爭議?」,這個問題,我感覺西方的幾個知名理論並無法做出夠好的解釋。這或許是臺灣的STS研究者可以嘗試回答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
[1] 例如乳房攝影的技術。根據一位同學的研究,在美國,乳房攝影這項技術與相關的篩檢政策到現在都有許許多多的爭議,在科學上或在社會上均然—適合用於檢測幾歲的婦女、偽陽性的問題、對降低死亡率有無幫助、輻射劑量的風險……等—除了有醫師間的論戰,也出版了許多探討乳房攝影技術與政策爭議學術與大眾書籍。相對於此,引進此項技術的臺灣,婦女團體與病友團體也一致將乳房攝影技術視為是希望、是救星,在比例上,卻極少關注到此技術的許多爭議。
[2] 我覺得制度,譬如TNR也是這樣,忽略了許多科學上的爭議、將不接受的社區解釋為進步意識不足。理性是辯詞而非動機。前幾天我聽教授們稱讚歐美的過勞死的標準,無關好壞,只是讓我想到許多災難科技引進時或許也是被這樣談論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